人物
时段
朝代
诗文库 正文
吏部郎中苏君墓志铭 南宋 · 陆游
 出处:全宋文卷四九五一、《渭南文集》卷三九、《南宋文范》卷六七
公讳玭,字训直泉州同安人
其高大父翰林侍读学士讳某,曾大父观文殿大学士太子太保讳某,两世皆赠太师封魏国公
大父讳某,朝请郎,赠金紫光禄大夫
考讳某,中散大夫,赠正议大夫
两魏公皆厚德重望,仕至公卿,登载国史。
光禄正议,仕虽不甚通显,而学术风节,皆挺挺为时闻人。
游公定夫光禄墓,而正议之铭,则韩公无咎作,两公皆重许可,然于称述,犹歉然若不能尽者。
正议三子,公最长,而正议之配硕人欧阳氏,实兖文忠公之孙。
公生出既异于人,又天资嗜学,恂恂孝悌,才虽高而不以骄人,处群众中,退然若不能者。
及遇事奋发,切中事机,于古有考,于后可传,而公色辞愈谦下,众或不知其出于公也。
初以叔祖待制致仕恩补将仕郎,调右迪功郎严州遂安
正议通判平江府
正议尝为枢密院计议官,同僚胡公铨上书诋斥时相,胡公既贬窜,正议亦株连去国,不调者久之。
及来平江,适王晌为守,揣时相意,日窥伺正议
正议廉且公,无所肆毒。
既去,而正议权府事,适中丞常公同卒于海盐,公为文歠之,语颇及时相。
得之曰:「此奇货,可以逞」。
即为告密之举。
时相大忿,嗾御史劾奏,且曰:「常同,师德之友婿,且其子玭之妇翁。
遣玭致祭,以库金二千缗赙之」。
虽究得诬状,正议犹徙汀州,公坐停官。
及时相死,正议起于久废,公亦复官,调台州黄岩主簿
台四邑,黄岩为大,绵地百万亩,吏与豪民为市,户籍惟出乡有秩手,官莫能稽考。
公日夜䌷绎,吏不得欺,虽数十年蠹弊皆洞见,贫下始得职。
淮西安抚司书写机宜文字
又以辟书从舅侍郎方公某使金国,裨助既多,又以其暇系日为书,凡山川城邑人情风俗,登载详密,史官盖有取焉。
归而知衢州常山县,其治抑豪右,伸贫弱,下令简而信,用刑明而宽,前日输公上不以时者,皆期而至。
又因定阳一乡民病于役,与义役厝置,井井有理,至今为利,它乡人不病者亦置之,其虚心裕民如此。
岁饥,出仓粟振粜,不待上命,民赖以不死徙。
徐遣吏市米于吴,视常平旧藏,悉如其故。
政既成,顾县学久茀不治,乃力葺之。
进秀民于学,以礼延乡老先生为之表倡,士亦自知勉励,儒风益盛。
至于桥梁道路,厩置委积,产蓐医药,莫不为之经理,而于掩骼殣死,长养孩幼,尤笃。
后数十年,士民追论之,犹感涕也。
召赴都堂审察,监行在榷货务都茶场
公事亲尽孝,惟恐毫发不当亲意。
继遭家难,执丧,毁瘠注血,食米不凿,盐酪蔬果皆不御,终丧期如一日。
朋友规以于礼为过,辄痛哭以对,规者亦为惨怆。
至除丧久之,容貌犹不能复故。
通判明州,在官二年,历两守,政事狱讼不茍合,亦不为崖异。
然有一美事,士民辄哗曰:「此出于苏公也」。
城东有造船场,晁公以道坐元符上疏,锢不许亲民,来为船官,所著书及文章最多,邦人至今言晁朝散,公慨然为筑祠立碣,致其师尊之意。
陈忠肃公尝谪于明,而丰清敏公明人也,公又言于郡,立二公祠于学宫,风励学者。
其所建类非庸众人所及如此。
会岁歉,常平使者朱公元晦檄公,属以一郡荒政。
客米自海道至者多,公请于朱公,请发积钱广籴,以为后备。
朱公为闻于朝,如其请。
又建筑定海县崇丘河,灌四千顷,公为之亲驾,不避风雨,历五月而后成。
还朝,除知衡州
大臣荐公才可用,乃改常州
常,股肱郡,守符盖不轻畀。
及入对,所陈皆当上意。
且行矣,会有间言,乃改知泰州
亦名城也,公下车已六十,殊无倦意,祀社稷,陟降盥荐,恪敬不懈。
学校释奠,器服有不如礼者,一皆正之。
尽买国子监书,以惠诸生
王公明叟墓在郡境,遣郡僚致奠,人士为之兴起。
既擢为尚书吏部郎,分职侍郎西,吏畏缩不敢肆,孤远微眇,悉得自伸,誉望日著。
绍熙三年五月某甲子,遇疾捐馆舍,享年六十有四,寄禄朝请大夫
八月庚申,葬于会稽陶山西坞,祔正议墓。
娶常氏,封宜人,以贤称于族党,先公一年卒。
丈夫子二人:溱,文林郎,新知衢州常山县,有志节,执丧如公丧考妣时。
濂,将仕郎
女子二人:长嫁承直郎常州晋陵县丞邦杰,次尚处。
孙男女二人:男曰随,与其妹尚幼。
公家世显于累朝,天资颖异,读书一过目,辄不忘。
尤长考订异同,其于官名、地里、军制、民赋,虽甚细微,能讲画穷尽,无所放轶
属文有体制,笔法简远,其尺牍尤为时所珍爱,往往藏去。
少从张公子韶、徐公端立、汪公圣锡游,期之甚远。
晚学于朱公元晦,尽门人礼,元晦亦称其善学。
初,公从父有著《魏公谈训》者,未及成,或附益之。
正议尝以为有可更定者,而未及书,公卒成之,藏之家塾。
又著《魏公年谱》一卷,累岁乃成,识者贵之。
公既殁之年,溱乃以吕君祖俭状来请铭。
某曾大父太尉隧铭,实出魏公。
正议之铭,则某实书之。
又少时,获独拜正议于床下,退而与公相从甚久。
山阴之居,又俱在城西南,相望烟水间,扁舟往来,交好不薄,故为之铭。
铭曰:
维相魏公,克有全德,菑畬三世,是生训直
事贤友仁,政则宜民,晚才为郎,志不尽信。
陶山之腋,松栝孔硕,峨峨高丘,过者必式。
左朝请大夫王公葆墓志铭(代阁直学士张震 乾道三年1167年6月 南宋 · 周必大
 出处:全宋文卷五一九四、《省斋别稿》卷一○、《经义考》卷一八四 创作地点: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
绍兴辛未,震对策集英殿,天子嘉其狂直,不黜而进之。
尚书郎王公彦光为覆考官,既赐第,例上谒,知其君子人也。
后数岁与考上舍试,公以御史监视,自锁闱至揭榜,日夜谈经论文,仆仆灯尽不休,又知公笃学醇儒,愈益加敬焉。
居顷之,天子议置相,人怀向背,公独介然持正论,予盖耳闻目击,窃叹息以谓儒者操守当如是矣。
其后公守汉。
,予乡也,虽宦游他邦,实闻其政,异乎泥古而不通者。
今上登极,忝执法殿中,乃抗疏道公立朝本末与治郡善状。
事虽报闻,旋以大理少卿召公,而公久劳于蜀,力求便安,复持节于外,未几而病,遂以不起。
将葬,其孤不属他人铭之,数千里谒于予,非以予知公深耶!
其何可辞?
公讳葆,彦光字也,吴郡昆山人
曾祖制,祖申,皆隐居不仕。
父亿,乐道好善,一乡推长者,以公升朝,累赠右中散大夫
母令人史氏。
公自幼志识绝人,读书几废寝食,弱冠以通经能文称,由学校贡太学,每试常右诸生
宣和六年进士第,调通州海门
未上,改处州丽水主簿
兴守檄,治关隘,公规模闳远,不类少吏,当路才之,用荐举升秩而去。
绍兴改元,天子思广言路,讲求贤良等科,公慨然上疏陈十弊,皆切中时病,其末以储嗣为言。
执政读而奇之,欲试以事,会诏侍从举剧令,得常之宜兴
邑大,比屋皆士族,固已难治,而淮浙兵拿盗起,将士往来憧憧,稍乏兴辄以军法从事,僚吏骇窜。
公白父母曰:「食君禄无爱元理者,弟可养亲,毋以某为念也」。
明日取丞簿印兼佩之,自晨治事,至暮未尝退食。
将有颉颃妄求,辄面折力拒,人为股栗,公弗恤也。
久之,民德公不扰,吏服公不可欺,相与协力应军需,而武将亦知公勇于义,稍稍自戢。
于是简条教,立纲纪,专意息民,视他邑独晏然,至今父老犹能言当时之事,称公之善也。
秩满,部使者交荐,而郡守雅不乐,风宗室子常为公所绳者使诉公,有榜通衢来告者,至掠治邑胥条公过失,卒无所得而止。
左宣教郎
朝廷将用公于边,公以亲老辞,乃调临安府仁和丞,改江阴军教授
丁中散忧,服阕,通判扬州,入监登闻检院,迁宗正寺主簿,转本寺丞赐绯衣银鱼,擢司封员外郎,兼玉牒所检讨官
于时史令人老矣,公养志尽孝,朝士咨美,竟以忧去,三年杜门读《丧礼》,人不见其面。
免丧,以旧官召,兼权考功
当是时,百司无敢可否事,公独伸滞直枉,当官不避。
未阅月,须发为白。
有蜀士黎洋者以改秩赇吏,文书成,贿不如约,吏怼诣曹自首而逃,洋下大理狱,而吏不可得。
白侍郎:「法虽有取与同罪之文,而事非骫法,勿坐与者,请释洋破吏诡计」。
侍郎摇手曰:「止蜀士多资,祸及吾属矣」。
公拂衣起曰:「避嫌挤人,吾不忍也」。
白执政释之,其忘己尽公类如此。
魏丞相常语人:「铨曹得王公,寒士之幸也」。
俄兼权国子司业,拜监察御史,兼崇政殿说书
公自入朝,安于平进,同僚骤用者踵相蹑,怡然无愠色。
晚用侍御史荐入台,复以正议不为众悦,上章请外,得知广德军
秦氏初失势,有江东使者讳出其门,追治王晌宣城亡失常平钱谷事甚急,逮系平人满军狱,久之无验。
公下车,首理出之。
使者劾公惠奸,公亦奏使者挠法。
事下他司并治,而公词直,使者既重坐,公才解守符。
旋起知汉州,抚绥善良,锄治奸猾,境内大治,乃缮修学舍,增葺城垒,百废具举。
人谣云:「广汉、南隆阙清强」。
天子闻而嘉焉。
南隆守就升部刺史,而擢公泸南安抚使、知泸州
引用名士,劾退贪吏,然后镇以无事,阖境大治。
踰年以疾求归,徙池州,遂拜廷尉,而道改浙东提点刑狱
时隆兴元年春也。
会稽近行阙,政尚姑息,公屡行帅事,疾恶弥厉。
岁歉,请厚捐民租,仇家因飞谋钓谤,适会公疾寝,遂主管台州崇道观
宜兴怀公不已,公亦乐其溪山,乃卜居焉。
乾道三年,公年七十矣,以二月告老,是月十九日卒于正寝。
积官左朝请大夫
原配许氏,门下侍郎文定公将之孙;
再娶里人张氏,皆赠宜人
宜人庄氏,右朝奉郎诗之女。
生二子:嘉言右修职郎
嘉宾,右迪功郎,并监潭州南岳庙
二女:嫁左朝奉郎、新知南剑州周某,左奉议郎、新监行在都进奏院唐子寿
孙二人:将仕郎绍祥、广孙。
二子以是年十月十六日奉公柩归葬昆山先茔之侧,寔积善乡新漕里也。
公起布衣,笃学力行,乡里所敬,后生奇士争造门问道。
公指授有方,人人成其材。
好贤乐善,出于天性,贫者赒之,未遇者为揄扬致声誉,后多至执政大僚。
今温守李衡倜傥有大志,公一见稠人中,妻以从妹,世以公为知人。
教子弟侄甥甚至,登第荐名无虚榜。
吴中论儒,素称王氏。
公平居恂恂寡言,临事毅然不可夺。
天资精明,善总理庶务,然不自以为能也。
虽稍更中外任使,而援进不若忌嫉之众,闲曹远官必久次,向进用时辄亟徙,素所蕴蓄百未究一,汩汩以老。
公亦自知不偶,益留意经学,而尤邃于《春秋》。
尝读《孟子》「彼善于此」之句,悟圣人作经深旨,以谓当时名卿有功而贤者莫如管仲、子产、晏子,而三人姓名略不概见,其他可类推矣;
又曰圣经如化工之造物,有自然法象,盖昔人所未尝及者。
用心三十年,乃成《集传》十五卷,去取是非,不措一毫私意于其间。
书成,叹:「吾精力尽于此,后当有知我者」。
呜呼!
彦光庶几无愧于古之儒者矣。
铭曰:
我观万物,皆备于书。
古之用才,有不在儒。
怀以功利,假以朱愚。
人自妄耳,匪书之辜。
有美王公,秀出三吴。
学耻空言,志儒之初。
事君不欺,临政不迂。
忠纯是遵,仁义是趋。
用罔尽才,而誉有馀。
平生所得,《春秋》赏诛。
书成而殁,公不为殂。
铭以昭之,尚后之孚。
乞住罢逐路寄造酒支给亭户盐本钱奏绍兴二十六年三月 宋 · 汤鹏举
 出处:全宋文卷三九一六、《建炎以来系年要录》卷一七二
两浙漕司于诸州县寄造酒,不支本钱,专用耗米,始于李椿年,甚于曹泳,诸路仿效,至今未罢。
淮、浙提举茶盐司减尅亭户煎盐本钱,公然不支,韩沃倡之于其先,王晌继之于其后,至今未尽禁戢。
乞将逐路漕司寄造酒住罢,将逐路茶盐司亭户盐本钱尽数支给,稍复违戾,许御史台按劾施行。
北宋 · 释妙应
 押元韵
姓名不过程家渡,出郭犹行十里村宋洪迈夷坚乙志》卷一二《王晌恶谶》 《夷坚乙志》:王晌神道在京师,时从妙应大师问相,得两句偈云云。……会江东提举官吕忱中发其在宣城时事,置狱广德军,狱不成,移鞫徽州。于程家渡得疾不起,去广德恰十里。)
中散大夫致仕苏公墓志铭 南宋 · 韩元吉
 出处:全宋文卷四八○三、《南涧甲乙稿》卷二○
苏姓在本朝凡三望族。
其系出梓州者,则太简举进士,为天下第一,被遇太宗,入翰苑,参大政
眉山者,明允以布衣显名,而文忠兄弟同时登制举,典内外制,长春官,辅门下省
同安之苏,盛于中间,翰林公以贤良方正受知昭陵,出入侍从,而丞相亦冠多士于南省历事五朝,为时宗臣,是相哲宗,具有劳烈。
三家子孙,各绍其阀,文献典型,相与上下,可谓盛哉。
公盖丞相诸孙,而翰林曾孙也。
翰林讳绅丞相讳颂,皆赠太师,公于魏国,有传在国史。
徙居镇江之丹徒
其第五子讳京者,公之考也,终朝请郎,赠至金紫光禄大夫,与其兄景、谟,学识行谊,俱称于时。
邹志完、游定夫、崔德符辈,盖其交友,故门下侍郎南阳公尤知之,而仕不获显。
其赠安康郡太夫人欧阳氏者,公之妣也,实文忠公之孙女。
公讳师德字仁仲
少颖悟,丰貌秀整,丞相甚爱抚之,以为类我,饮食必置左右,未始以去膝下。
既知学问,而明敏彊记,其得于父祖,闻于外家,习于游朋,皆过人远甚。
崇宁四年,始以丞相绘像景灵宫恩,补假承务郎,初调和州历阳县主簿,监秀州华亭市舶务
丁内艰,服除,吕尚书安老江东,辟准备差使,改右宣教郎监都进奏院,充枢密院计议官
请外,得广德军
以言者罢,主管台州崇道观者再。
久之,通判平江府
公之为计议也,与端明殿学士胡邦衡为僚。
邦衡上书论和议,诋执政为可斩,公谓之宜婉也。
邦衡谪岭外,用事者罪公尝预其稿而不以言,遂罢广德矣。
至是王晌平江,议多不侔。
建康,公适摄府事,有小人之甚者干公以私而不得逞,会公友婿常中丞子正没于邻邑,遂相与谮公,曾与郡守周三畏持官钱二千缗致赙,且父子共为祭文,有指执政语,实皆无也,并以邦衡之事为證。
秦丞相大怒,榜御史劾奏,公遂削籍投汀州
且下部使者究其事,逮系甚众,势焰熏灼,榜掠皆诬服。
公之子玭亦停官,盖人人知其冤。
在汀六年,践蹈不敢喘息,而公买地种竹,葺茅茨其间,父子相对读书,将终身焉。
继徙徽州,怒者亦死。
太上皇帝更庶政,凡流窜非其罪,悉俾自便,公父子始得生还,仍复故官。
方上朝谒,太上见姓名识之,曰:是无故远窜者耶?
众谓公且进拔,而政路又有不能知公者,止除通判建康府,然尽还罪籍年月。
凡一岁四迁其位,恬不见喜愠。
居官暇日,则与佳宾客走郊野,访寻六朝旧迹,萃集为图,以正昔人传述谬误。
阅再岁,始得提举荆湖南路常平茶盐。
全州军士啸乱,部使者多论守将失抚驭。
公曰守固有罪矣,军士可不惩乎,乃手书数十移督视府,乃庙堂卒用公策,遣裨将市马,道清湘,捕首恶诛之,一路以宁。
代还,复主崇道观
吏部尚书汪圣锡辈荐公,宰辅谓老成恬退可用,有诏赴行在,而公以耄疾力辞丐閒,朝廷特许以再任。
始筑室会稽城西镜湖之上,赋诗见志,超然有晋士之风。
乾道八年,叹曰:吾不复苟禄矣。
即以右奉直大夫致其仕,时已赐服三品,爵为丹徒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
玭通朝籍,以郊祀恩进封朝议大夫
淳熙二年,以庆寿恩迁中散大夫
四年八月几日,将启手足,与医者语相酢酬,晏然而逝,享年八十。
其年十二月壬申,葬于会稽县五云乡陶山之原。
初娶欧阳氏,朝请大夫恕之女,公之舅子也;
再娶方氏,朝请郎元修女,先公二年卒。
男三人:长玭也,今为承议郎、新通判明州
琏,早世;
瑑,某官。
女四人,长适朝请大夫直显谟阁吕正己,次适迪功郎舒康老,次适某官某人。
孙男七人:渭,迪功郎常州晋陵主簿
溱,将仕郎
温、汭、河、濂、湜,尚幼。
孙女二人,长适进士邦杰,次在室。
公为人温厚乐易,介然有守,笃于信行。
少事母孝,遭寇乱,与兄亲负其舆而奔。
吕安老之引公自助也,待公甚异,至相约归田里。
安老不幸殁于事,公遂以女归其子。
为小官,尽职不茍,华亭增盐课至百万馀斤。
在邸院,值疆埸多事,书奏旁午,诏命不可稽,率未有条,公以法律为程度,至今用焉。
持节湖湘,大抵抑豪强、惠贫弱,民至越境送之,恋恋不忍去。
其为诗文甚工,韩子苍、汪彦章皆称以为不下古人。
有文集三十卷,藏于家。
闻见殚洽,议论有据依,自其家传,士大夫多从之质问故实。
及将召归,议者谓宜优閒文史之选,非必劳其筋力之务已也,而竟不少见,呜呼,可胜惜哉!
始吾友苏季真欲志公墓,而自以病弱不能致思,屡以属予,未之诺也。
季真亦下世,而公之二子又以为请。
追念季真之言与夫家世之契,而顷岁尚及与公周旋,悉其始终,抑又何辞?
铭曰:
世之大患,君子信谗。
譬彼烧城,孰救其炎。
嗟谮人者,豺虎弗食。
挤之下石,亦尽其力。
坠而不殒,是为有天。
人谅其冤,天与
显显魏公,天下中庸
畴克似之,以亢其宗。
魏公不亡,有令孙子。
一罹于谗,不起于仕。
既诎而信,兹病以老。
上圣悯焉,其用不蚤。
文而蔚然,行而粹然。
黄发之询,奚又舍旃?
稽山之阴,铭以诏世。
植此百年,善其后裔。